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简历

By 桂家勋Jason(weibo.com/jason1081

应很多朋友和网友的强烈要求,决定写这篇文章。不想看的人可以不用看。

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写关于写简历的技巧了,我写这篇,纯粹是苹果树上挂苹果。不同的是,我对写简历的一些观念和方法与别人不同,我想展现我是如何对待简历的。我针对的是美国公司,与国内的国情有所不同。

设计:要展现个性

人看东西,总是从整体看到局部。一份简历,最先让人注意到的,是它的设计。

之前在网上有一份简历被疯传,点开来一看发现是我们学校的。可以通过这个链接查看:http://www.joycemeng.com/joycemengresume.pdf。被疯传的原因主要是:她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以GPA 4.0/4.0的满分基点带最高荣誉毕业;获得Rhodes Scholar去了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读研、以最高荣誉毕业;曾在高盛、瑞士信贷、贝恩资本和世界银行实习过、现任自己创的公益组织Givology的CEO;会三国语言、会拉小提琴二胡和弹钢琴,熟悉包括Stata、MATLAB、SQL和Java在内的各项电脑技能。整份简历密密麻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各项经历多么丰富、无人能比。一份简历能写成这样,没有几家公司是不会仔细阅读的。这份简历从内容上来讲,有许多值得参考的,它将自己的学业经历、就业经历、兴趣爱好、课外活动和技能一一展现出来,并且描述得及其详细,但从版面设计上来讲,实在是糟糕透了。

joycemeng

我们商学院的学生的简历有一个通病,就是简历版式过于单调,每个人的简历长得几乎都一样。这个不能怪学生自己,也不能全怪学校提供的简历辅导不足够强调简历的设计、只注重内容,更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申的公司不容许简历有太多的花样。宾大相当一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金融或咨询行业,而这两个行业的公司普遍对简历的唯一要求就是清晰、有条理,设计上只要能辅助这两点就足够了。因此,大部分人的简历都是长这样:

terrible1

terrible2

两份简历均来自我们学校简历辅导页面的范例(下面会谈到这个网页里的内容),与Joyce Meng的简历设计非常相似。这几份简历从设计上没有任何的大问题,他们非常清晰明了地展现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好”中不足的是,他们不“美”,他们的样式实在是太过于单调。想象一下作为公司的一名招聘官(HR),每天要翻阅上百份简历(Google每年会收到200万份简历,有时一周就能有8万份简历,相当于每天1万份简历。就算有100个HR每个工作日同时阅读,每人每天得读160份简历)。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要看160份简历、每周要读800份简历,并且每张简历都长得一模一样的话,是不是很枯燥?

这就是为什么,简历稍加一点个性,会让HR感觉耳目一新,有新鲜感,更加愿意读下去。

先走到另一个极端,设计类工作。简历设计分行业,如果申请一家落后的软件公司的数据输入职位,每天键盘上敲数据不需要动脑子,也许一张朴素的简历也就足够了;如果申请设计创意类的工作,简历长成上面那样,立即被拒。如果简历里无法突出自己的设计才能,哪家雇主会相信你能做设计?

先来欣赏一些比较艺术的简历,适合申请艺术设计类的职位。

a1

a2

a3

以上均来自下面两个网页,更多可以点开来看:

  1. http://www.1stwebdesigner.com/inspiration/creative-resume-designs/
  2. http://www.hongkiat.com/blog/creative-designer-resume-curriculum-vitae/

其中,现在国外特别流行infographics(没有直接翻译因为国内还没流行起来,大致意思是图文并茂、用图片展现数据),有很多网站如Infogram(http://infogr.am/)、Visually(http://visual.ly/)可以用来做infographics,还有一些网站如Vizualize.me(http://visualize.me/)、Re.vu(http://re.vu/)可以专门用来做infographi版的简历。

b1

b2

b3

还有一些更夸张大胆的设计,突破了平面的限制:

c1

c2

c3

许多这些简历很极端,对于大部分行业不适用(拿这些申投行立即被拒)。但对于要求艺术才能的工作,通过简历本身展现自己的才能,可以带来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雇主不需要另外打开你的作品集(portfolio)就能视觉上地感受到你的设计才能。下图是一位申设计类工作的朋友在我提醒后对简历做出的改变,左边为原有的,右边为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设计做出的改变,可见两种简历风格有多不同,要让一家设计公司选的话绝对想看右边那份。

t

名字为虚构

以上展现的网上的例子是两种极端,一种是投行类工作比较喜欢的统一风,一种是艺术类工作喜欢的另类风。而我个人喜欢的,是稍加些个性但保持尺度的独特风。我这样的设计,适合大多数行业。下面是我认为简历该有的不失独特个性但又能足以清晰且有条理地展现内容的设计。

来源:

  1. http://jobmob.co.il/blog/beautiful-resume-ideas-that-work/
  2. http://jobmob.co.il/blog/more-beautiful-resume-ideas-that-work/

d1 d2 d3 d4 d4 d5 d6

上面的简历,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点。一个是摆脱了从上到下、一行一句话的固定的格式:有的把标题放到了左边、有的把联系方式与内容分开、有的分左右两栏。另一个是色彩上采用了一些自由性:有蓝配黑、有灰配黑、有绿配黑、有蓝黑灰三色,有一张甚至用了淡绿色打底。这些颜色,流露了一种淡雅的美,不让人感觉过于喧嚣,但同时又不失一份个性。一般而言,一个页面有三种颜色为最佳,这是设计中的一条标准,无论是从网页设计到衣服搭配上都常会遵循这个标准。有一个很好的网站叫Kuler(http://kuler.adobe.com/)就可以探索不同颜色的搭配。

我自己的简历就是选择了走这种风格。之前有个做投行的朋友在一部学校的简历册里面看到我的简历就说,Jason这份简历格式太独特了,公司肯定不会喜欢的。当时我不在场,我的另一个特别了解我的朋友则替了我回答说:“Jason根本就不会申那种不接受这样的简历的公司!”的确,每种公司不一样,有的公司希望人人都一样,能干活就行,有的公司希望招到能给公司带来不可量化的diversity、creativity和energy的人。由于我申的公司由最早的“大杂烩”(从房地产到媒体到教育公司跨越了不少行业)缩减到了专注于科技公司,同时经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缩减到一页,我的简历也有了相应的设计上和内容上的变化。以下是我原先的简历和现在的简历的对比。

my1 my2

由此可看见,我从当初的较保守的深蓝、黑和灰的搭配转为了更为鲜活的天蓝、鲜橙、暗灰和黑的搭配。我通过新版本想突出的,是自己的个性,我想展现我具有青春和活力。而我申的公司,同样为年轻有活力的创业公司(startups)等科技公司,尤其是加州的公司,他们崇尚这种个性。通过简历突出这一点,让HR感觉焕然一新,让他们觉得有新鲜感,更有兴趣阅读。在一个招聘会上,一位微软的HR曾经就在我给她简历的时候感叹:“Wow,that’s a pretty resume!”与其他众多Wharton特色的简历相比,这份简历让她感觉有新鲜感,让她立即产生好感,之后拿面试及随后的offer则变得轻而易举。

(我这样设计简历,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检测公司有没有钱。如果面试的时候看到公司打印我的简历用的是黑白的纸张,说明他们比较穷,而如果他们是用彩色打印的说明他们不吝啬。由于我申的很多是startups,这个区分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一家公司是否大度、给员工的福利好不好。)

简历,不仅可以有独特设计,还可以专为申的公司而创,让公司觉得你认真地想申他们公司并愿意为他们下功夫。下面是两个例子,一份简历是申Facebook,把简历按照Facebook网站的样式做的;另一份是申Google,把简历做成Google搜索结果的样子。

facebook google

这样的创意,让公司觉得你是诚心热爱他们公司和他们的产品,同时展示了一定的创造力,有极大的优势。一个朋友把简历做成了Google的搜索结果页面,把名字写成了Google的4个颜色,连字体都用了同一个,每一项经历都是一个搜索结果,便轻松拿到了Google的面试机会并随后拿到了offer。如果申Apple,把简历设计为一部iPhone的样式、申Gucci,把简历的字摆成一个包的形状、申麦当劳,用麦当劳的红黄主题色调,有哪家公司不会被你的细心而打动?

iphone gucci mcdonalds

示例图

之前我们学校的另一位同学,被各界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原因是她申请Instagram(这家仅有13名员工的公司几个月后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的时候专门做了一个网站,标题是:“Instagram,我想加入你的团队”(http://dearinstagram.byalicelee.com/)。网站展示了她曾做过的设计项目,以及她用Instagram的软件照过的照片,还附上了一幅图解释这家公司为什么与她的最大兴趣相符。这样的简历有创意、有丰富内容、有针对性,必将会收到公司的好评。

alicelee1 alicelee2

还有一次,听瑞银中国主席的讲座,他讲到如何走到今天时说,当年申投行的工作,那时投简历还不是网上提交的,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简历用普通白纸打印了,他灵机一动选择了用米黄色厚一点的纸打印的。他说至今不知道为什么许多比他优秀的人没拿到面试机会而他拿到了,但他始终相信当时他那一份米黄色的纸占了一定因素。他总结的经验是,要敢于挑战现状、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简历,只是申工作过程的一部分,面试和实际能力占更大一部分,但简历是第一关,第一关能通过,后面的就有希望。

结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

简历的设计,是最先吸引人的注意力的,随后注意到的就是简历的结构了。简历的几大要素,一般是名字、联系方式、教育背景(Education)、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社团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Leadership Experience)。另外有一些可有可无的部分,看个人需求,如研究项目(Research,对于做研究的人适用)、社区活动(Community Service,对于NGO之类的工作适用)、技能(Skills,对于需要某些方面的技能的工作需要,如软件工程、语言翻译等)、奖状(Awards,一般学生会列)、兴趣爱好(Personal Interests,用来列自己一些工作以外的兴趣,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另外,有些人会放一个求职目标(Objectives,描述自己想找的理想职位,一般美国的学校不建议写这个部分因为cover letter已经写了同样的内容)。

根据申的职位不同,简历的这些成分也会不同。例如我申的主要是做科技类产品的创业公司,因此我简历上分别列有教育背景、技能、工作经历、创业经历、社团活动、奖状、和个人兴趣爱好。写技能,是因为科技公司非常注重你会不会编程、是否具备工程师应具备的技术;写创业经历,是因为我申的公司对你有没有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感兴趣,希望招的人有能力主动地把自己的主意变成现实;社团,是因为创业公司小,每个人有很多独立性,公司希望招的人在学生组织中担任过领导职位,能够自发性地将自己的想法执行出来;奖状,是用来辅助学习经历,通过列出曾经获得的象棋、物理、数学竞赛的奖项突出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个人兴趣爱好,是用来把一份简历立体化,从二维的一张纸变为三维的一个人,让别人知道你是个怎样的人,有着什么兴趣爱好,让读者发现与你的共同点。许多次面试中,都有面试官抓着我提到的对旅游的热爱,从去玩过的地方开始聊起来,或者我写到的对音乐的热爱,从对贝多芬的奏鸣曲的探讨寻找到共鸣,面试官会立即对面试者产生好感。有朋友面高盛,则跟面试官聊了半个小时番茄炒蛋的炒法,之后拿到了offer。

简历拥有哪几部分很重要,但他们的顺序更加重要,也是要非常有讲究的。有一份研究报告探索了HR是如何阅读简历的,做出了以下热力图:

heatmap

来源:http://cdn.theladders.net/static/images/basicSite/pdfs/TheLadders-EyeTracking-StudyC2.pdf

通过热力图可看出几点关于简历的排版值得考虑。第一,报告说HR平均只花6秒钟看一份简历。在这6秒之内,如果找不到他们想找的内容,就会直接把简历丢到一边。因此按照分类描述经历非常重要。上图左边的简历没有分类,HR没有耐心看下去,而右图的简历分为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等几大块,HR会直接跳到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查看。

第二,人们看文字都是从上到下的,HR也不例外。因此在他们寻找有用信息的6秒之内,如果没有一开始就找到他们想找的内容,说明简历的排序是很失败的。因此,越重要的信息越往前放特别重要。对于学生而言,教育背景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大家都缺乏工作经历,始终是一名学生,所以出自哪所大学、学的专业及学习成绩格外重要,因此应该放在最前面(如果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可以把工作经历放前面来,如上面的热力图,但从热力图中可看出HR仍然最关注教育背景)。其次,如果有工作经历,应该放工作经历。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如果工作经历少,可以把社团活动、奖项等放前面,以突出这几方面。工作经历少没有关系,公司都理解大家都是学生,因此把作为学生应有的一些展现本领和才能的经历写道简历前面来突出是应该的。

我自己现在的简历选择了一个不同的方式,我把技能放在了工作经历前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申的工作主要为软件工程类,公司需要知道申请者具备哪些编程语言能力。二是我是学机械工程和商的,跟软件没什么关系,HR阅读完教育背景已经捕捉到这一点了,因此我不趁现在赶紧证明自己是具备了软件工程师的技能的话,简历读到此就会被抛到一边。三是由于我之前也没太做过纯软件开发的工作,先放工作经历会让HR觉得我没有相关经验而甩掉我的简历,因此选择后放。自从这样改了以后,给我面试的科技公司数量大大提升,之前申软件职位立即被拒,而改了之后却能相继拿到包括Google、Microsoft、Amazon在内的软件工程师面试机会。

my3

第三,除了阿拉伯人以外,其他人看文字都是从左到右的。因此一句话的开头几个词格外重要。HR阅读的时候,往往不会把整句话读完,而是扫读,看了一句话的前半段就能大概推测需不需要读后半段。因此句子的开头是极其重要的,而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头一定要用动词,这个在下面的“内容”部分会谈到。另外,先写公司名称再写职位、城市和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HR看工作经历时会先扫公司名称,觉得感兴趣才往下看。而课外活动一栏中的学生组织,则可以选择先填职位,因为学生组织本身不重要,HR大多没听说过这些学生组织,更关心的是你处于什么职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学生的简历不能超过一页。在美国,Resume和CV是不同的,Resume着重于展现一个人的工作经历,长度一般是一页,而CV是用来展现一个人的学术成就,需要详细列出所有的出版物(Publications)、科研项目(Research)等,因此常会有两页以上。Resume是用来申请公司的工作岗位,而CV主要是用来申请学术和科研岗位。学生因为毕竟是学生,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因此没必要把简历写得太长,要是写得太长了说明不够精简或者排版不够紧密。在美国的标准,是学生简历只有一页。

内容:内容才是王道

阅读简历的人,从设计开始,看到分类,接下来就是读内容。内容能真正体现一名申请者是怎样的人,从而从二维变为三维。放什么内容,就可以突显出一个人有什么能力和特长,能直接影响别人在脑海中对这个人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以Joyce Meng的简历为例,HR在看她的简历的6秒中会有4秒看到这些:

sample_joycemeng

由此,HR可以立即推断:

  1. 她在高盛实习时建过模型,说明她数学、Excel能力强,会建模型
  2. 她在瑞士信贷每天写市场评论,说明写作能力强、会分析市场
  3. 她在台新銀行用SAS和SQL分析过数据,说明懂得这些技术的使用
  4. 她创了Givology,说明有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强
  5. 她Economic Development下列了许多公益组织的工作经验,说明有善心、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
  6. 她在墨西哥做过800个采访,说明沟通能力强、西班牙语说得好

扫到这些,HR就已经知道她适不适合申请的职位了,如果是一家投资银行,需要找人分析并购的可行性,可以找她;如果是一家经济研究机构,需要分析经济数据、建经济模型,可以找她;如果是一家慈善机构,希望通过microfinance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可以找她;而如果是一家奢侈品公司想找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一家影院需要找人管理账本、一家软件公司想找人策划下一个产品的功能,可能就不会选她了。因此,简历内容让人脑海中塑造起的形象很重要,要符合申请的职位和行业。

关于简历内容具体如何写,有太多的文章和资源,我就不在这里全复述了。但有一个资源极其地好,我每次都会建议找我改简历的朋友读的,是这个网址上的:http://www.vpul.upenn.edu/careerservices/undergrad/resumes.html。这是我们学校Career Services写的简历辅导,虽然部分内容专门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和专业,但更多内容适用于每个人。我们学校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技校,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工作,在校园里总有要找工作的压力,比大多数其他学校要强烈。而我们学校的Career Services写的这篇辅导则是精品了。以下我总结里面提到的一些内容,具体的还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细读。

Action Verbs  使用动词

 

这个是简历中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但许多没经历过简历训练的人是不懂的。工作经验下面每一项的开头一定一定要用一个动词,要突出的是你做过了什么。HR读每一项常常不会把整句话读完,而只用大略读每一句话的开头,就差不多知道这一句讲什么了(想一下刚才Joyce Meng的简历,我只截了左边的一半,就足以了解到她的信息了)。因此,最开头的几个词是关键。比较一下下面两句话:

  1.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d using Excel to analyse data, advising customers on business plans, and reading books by Peter Fader in order to build financial models.
  2. Analysed data using Excel, advised customers on business plans, and built financial models using those presented in Peter Fader’s books.

第一种写得很好,但对动词不够强调,比较像叙事,而第二种一读每小段话的第一个词就知道这个人做了分析、做了咨询、建了模型,看起来一目了然。同时,像“responsibilities included”、“duties involved”之类的词显得很被动,无法突出做出的事和造成的影响,而直接使用动词显得要主动很多。Penn Careers的页面底下列出了几十个动词,都是可以用来用在简历里的,值得参考。

verbs

我有一次见一位企业家,是我们学校提供的一个项目,每个人每周可以跟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对一交谈半个小时,当时她一拿起我的简历就感叹:“Oh my! It’s so refreshing to see someone having the words “built”, “created”, “developed” in their resume instead of “analysed”, “evaluated”, “advised”!”她表达的是对宾大太多人选择做金融分析和咨询而不是做创造新东西的工作的费解,但她之所以能一看简历就做出如此感慨说明了动词在简历句子开头的重要性,让人立即就能通过动词了解一个人做过什么事、具备什么能力。

突出数量

 

再比较下面两句话:

  1. Analysed data using Excel, advised customers on business plans, and built financial models using those presented in Peter Fader’s books.
  2. Analysed over 2000 sets of sales data using Excel to find average home prices over a period of 10 years; advised 20 customers over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ranging from startups to family businesses on their business plans, raising average customer satisfaction ratings from 3.5 to 4.0; and built a financial model to predict rise in home sale prices using Peter Fader’s NBD Model, leading to a 13% increase in profit for the year.

第二句不仅仅是写得更详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做的事情有多大规模和复杂程度、造成了怎样的效果。分析数据不仅仅是分析数据,是分析了2000多组数据,建模型不仅仅是建模型,它还帮公司提高了利润,这些才是公司感兴趣的。放上一些能突出数量的词,才能体现出你与别人如何不一样(如果两个人都写“提高了销售额”,而其中一人详细阐明了说“销售额提高了150%”,一定是第二个人更收欢迎)。

Objective

 

经常帮国内的朋友改简历发现都有“目标”这一项,而我在美国的同学的简历却都没有。我们学校的Careers Services说这是可有可无的,它带来的好处是让雇主可以清晰地看到你想找一个怎样的职位,缺点是限制了对工作的定义,雇主要是提供的职位稍微有些不符合就有理由不往下看简历。如果写的话要具体(如“A financial analyst position at an investment bank. Strong interest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而不是“To obtain a managerial position that will combine responsibility and challenge”),不然不如不写。我选择不写是因为申请的职位差异比较大,而且简历里放不下这一栏了。美国的学校一般也不建议写,因为许多公司要求提供的cover letter已经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了。

照片

国内的公司常常要求需要附上照片,而国外则没有这样的规定。美国人特别注重种族歧视等问题,附上照片容易引发这样的争论,所以公司一般会避免。真想见一个人长什么样,就会把他请来办公室面试,或者安排skype面试。Economist曾有一篇文章讲到以色列的一项研究(全文链接: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1535),将2500份虚构的简历发给了一些真实职位,有的附上了照片,有的没附上照片。研究发现,没附照片的申请人比附上照片的要多将近一倍的机会得到面试机会,尤其是在女申请者中。他们分析出的原因是,大部分recruiter都是黄脸婆,看到比自己漂亮的申请者会出于嫉妒而不考虑。

photo

GPA

基点(GPA)在简历中一定要写,除非低于3.0(在满分4.0的情况下)。如果没写,雇主会认为你的GPA不到3.0、你不好意思写上来。即使再低,在3.1、3.2的范围,也不能不好意思写,因为不写就会被雇主误以为更低,反而不利,而且面试的时候还是会被问到。我虽然GPA只有3.4,被誉为是宾大中国人中GPA最低的,但丝毫没有感到对找工作是一个障碍,只要突出其他的能力,就可以弥补这一点。简历那么大一张纸,GPA只是上面的三个字符。

Relevant Coursework

简历里可以列出上过的与申请的职位相关的课程,比如申工程工作可以列出自己上过的微积分和工程专业相关的课,申金融工作可以列出上过的公司理财、金融衍生品、价值估值类的课。我最早没有什么工作经历的时候简历内容特别少,于是列了不少课程,后来工作经历多了,内容充实了,没必要强调那么多课堂里的知识而更想强调实践,就把这一部分去掉了。

顺序

简历的每个部分如Work Experience下面的每项工作经历应该按拟时间顺序,从最新的到最早的。人的思维通常是直线型的,尤其是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保持固定的顺序容易让阅读的人抓到关键信息。就算最近的工作经历不符合求职的领域,也要按照这个顺序,不然会让人感觉简历很没有逻辑、寻找不到想要的信息。HR看到你上个暑假做的事情不符,会看前一个暑假做过什么;排乱顺序只会让人眼花。

“Your resume need not include everything you have ever done, but rather what is particularly salient to your desired career field.”

简历不需要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列出来,而应该针对申的行业对内容有所选择性。我是过了很久才意识到这一点,我曾经送过报纸、做过翻译,我没有实习经验的时候把这些全都列了出来,现在想想才觉得挺傻的。与行业不相关的工作经历,如果不能用来突出自己别方面的能力,就没必要写出来。而这一点很重要,其实很多工作经历都可以用来展现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做过前台可以说明你受过客服训练,与人交际能力比较好;在餐厅打过工可以说明你学会了应对别人对你的不同态度、懂得尊敬人和忍耐、有责任心。如果实在没有工作经验,强调自己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可更有利于展现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自己有力量扛起1000份报纸要好得多。雇主知道他们招的是学生,缺乏工作经历是应该的,那些大一就在三家银行实习过的人才是特例。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微软的Partner(合伙人,很高的职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是日本裔的夏威夷人,从小在夏威夷长大。后来来美国大陆读大学,当时不太懂得实习,每年暑假都是回夏威夷(谁不会想夏天去夏威夷),在餐厅打工。后来到了大四了,才意识到申请工作需要工作经验,而她只有过餐厅打工的经验。但她没有灰心,将自己的劣势变成了自己的优势,在面试中侃侃而谈她通过做餐厅的服务员学会的与其他员工、老板和顾客相处的能力、从餐厅打工如何学会做到谦逊、努力干活。最终她拿到了那份工作,一步一步向上爬,走到了今天。这也说明了,无论做过什么事,只要自己从中有收获,就是有价值的,都是简历中可以谈的。

“If your job search strategy is diverse and covers several careers or job types, you may wish to have several versions of your resum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pecificity in certain areas.”

简历应该有针对性,根据申的职业尽量做出相应的调整。一种方法是做多种版本。我大二还不确定职业方向的时候,什么都申了,因此简历也相应地有不同侧重点的版本:申金融类工作的时候,把沃顿的学位写在工程的前面,把炒股炒外汇的经历写在了兴趣爱好的首项(那时没有工作经验比较水只能这样了,面试的时候常会被问到我炒哪些股、通过哪些资源关注市场,还是很有用的);申房地产公司的时候,把房地产俱乐部的经历放在了社团活动的首位,专业里写了计划修房地产专业;申机械工程工作的时候,把上过的机械工程课程和做过的项目给列了出来。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写一份特别特别详细的简历,当时长大3页,把自己从呱呱坠地后有过的经历到上大学全都列了出来,然后再根据申的行业不同筛选出不同的部分,排排序,就生成了新的简历了。

格式

 

格式体现了细节,细节体现了人的素养。Word让排版变成了简单的Crtl+C和Crtl+V,人人都可以做,但又是总最被忽略的一点。格式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清晰性,而是统一性。

格式做得好,可以让人阅读起来一目了然,赏心悦目。如果简历不添加太多花样,不使用太多颜色和字体,就要用格式的几个基本元素来进行排版。英文里,最常用的是大写(capitalisation)、粗体、斜体、下划线、字体、大小、和页面空白的使用(indentation/margins)。大写、粗体和斜体可以用来强调,例如,几大分类的标题(WORK EXPERIENCE, EDUCATION, INTERESTS)可以全用大写,易于与文段区分;公司和学校名称可以用粗体,方便阅读者轻松捕捉到重要信息;时间、职位等可以适当斜体,也有助于与文段内容区分。这些只是例子,具体怎么实施要慢慢调整看用什么格式阅读起来最舒服。空白的使用也有助于区分开不同的文段,如:

margins

以上这几点大部分人的简历都具备,而统一性就是许多人缺乏的了。选择了一种格式,就一定要保持统一。以下面这段节选为例子:

sample1

这段节选犯了几个错误。首先,如果每一项描述(bullet points)的结尾选择了不用句号,就要确保它们确实都没有句号,不能像节选中的最后一句多了一个句号。(建议不要使用句号,句号会让人产生一种终结了的感觉,读完一句容易觉得差不多了不用再往下读了,而没有句号会让人连着继续读。)另外,如果日期选择用一种格式(如文中的“September 2010 – May 2011”),就应该保持统一,不能一会儿又换成“Sep 2010 – May 2011”,一会儿中间那条横线变短了而且又少了后面的空格,成了“Sep 2010 -May 2011”。另外,大小写一定要注意,这是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例如DNA、HTML、SolidWorks、Mandarin,都要按正确的大小写。还有,字体和大小要保持统一,如节选中倒数第二行字体就明显有不同了。简历应选一个便于阅读的字体,如Windows下的Calibri、Arial和Times New Roman。Mac有一个毛病,就是宋体的英文和默认字体的英文显示都一样,同一份文件放在Windows下看宋体的部分就特别难看(倒数第三行最后一个词),因此简历应该导为PDF格式而不是Word,这样电脑上是怎么显示的PDF就会生成怎样,而用Word的毛病是如果对方电脑上没有某一个字体或版本不一样就会失去原有的排版。

另外,当简历需要左右边都别对齐的时候,如节选中粗体和斜体的部分,最好的方法不是用Tab,而是用表格做,然后再把表格边框给隐藏了,如下图。这样可以让左边的字左对齐、右边的字右对齐,避免修改的时候格式错乱。

sample2

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但从中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如果简历这么重要的一份只有一个版本、用来代表一个人的文件都做不好的话,有哪家公司愿意招进来?没有哪家公司希望招一个实习生或员工进来后还得每次在他们写完东西以后给他们添加标点符号。工作中语法错误也许可以容许,因为毕竟是国际学生,但格式不统一绝对会被认为是做事态度不端正、不够细心的表现。就算是招清洁工,也要招细心的清洁工。

语法和拼写

我们都是国际学生,语法和拼写不好是正常的。但简历就那么一份,薄薄的一张纸要用来展现一个人的全部。因此,简历是千万千万万万不能有语法和拼写错误的。避免语法和拼写错误的最好方法,就是找人帮看帮改。

找人改

自己做的东西总觉得是完美的,但别人总能挑出毛病。因此,一定一定要找人帮改简历,找很多很多人。我有朋友找人帮改,遇到有adviser不喜欢简历里用“the”的、有不喜欢在bullet points结尾使用句号的、也有不喜欢每一项超过一行的。每个帮改的人都有不同的喜好,这反映了每一个HR每一个未来的老板都会有不同的喜好,把每个人找出的瑕疵都给弥补了,就可以做出一份让大多数人满意的简历了。

找人改,最常见的途径就是找自己身边的朋友、学长学姐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如果学校有Careers Office、有advisor、有老师导师或教授,可以找他们帮改。而往往没有人听说的第三点,是可以找自己的面试官改。我这么尝试过,在面试得好的情况下甚至拿到offer之后可以鼓起勇气问问面试官,你觉得我的简历好在哪、不好在哪,有哪些可以改进的。作为面试官,作为细读并且评估过你的简历的人,这是再好不过的资源了;作为在一个行业里工作、清楚地知道想招一个怎样的员工的老板,由他来分析一份简历如何可以更好地突出申请者的优势和能力,这是再好不过的了。做这个行业的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想在简历中看到什么,听他们的建议可以学到行外人YY不出来的东西。

总结

一份简历,在短短的6秒钟之内就要体现出一个人的一切,而上面所谈到的简历的三个最重要的地方,设计、结构与内容,都是为了让别人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取到最有用的信息。抓住了这一点,就能跃过申工作的第一关,之后,就要看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了。

以上内容只是我的个人经验,我尽量谈到的是其他的文章和辅导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结合了许多我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简历会被很多不同的人阅读,因此应该吸取很多不同的人的经验和建议。祝每个人好运。

微博:@Jason桂家勋